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校园新闻
新闻公告
校园新闻
学校通知

联系我们

报名热线:
(0793)3221859
Q   Q:
4218398
邮  箱:
4218398@qq.com
地  址:
江西省余干县东门小区
校园新闻

政教月报(3月份)

作者 : 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 来源 : 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 更新时间 : 2014-04-02 浏览量 : 1003 

 

           

20143

一、三月份获A等班级:

三(1)班(祝晓玲)、 初一(4)班(刘习模)、初一(6)班(杨晶)、初二(1)班(虞晓峰)、初二(6)班(张令仁)、初三(2)班(段丽华)、初三(4)班(戴利华)、初三(5)班(李卫陆)、高一(5)班(李明海)、高一(11)班(朱宽德)、高二(7)班(李剑)、高二(8)班(彭岳仁)、高三(2)班(赵幸民)、高三(3)班(刘木生)。

二、三月份获C等班级:

五(1)班、六(1)班、初一(1)班、初一(7)班、初二(2)班、初二(9)班、初三(3)班、初三(8)班、高一(2)班、高一(8)班、高二(4)班、高二(5)班、高三(6)班、高三(7)班。

三月份扣分较多的班级有:   高三(6)班、高三(1)班、初一(7)班、初一(9)班。

三、三月份班级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1、开学初期,各班管理能较快走上正轨,班级文化建设较好,各班教室布置温馨、漂亮。

2、午休纪律在值日班干的共同管理下明显好转;

3、走读生放学出校秩序好转,能按要求佩戴出入证离校;

4、早操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初一、高一年级,质量较好。

5、教室关闭能源工作近期做得较好。

四、三月份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陪读生在校外的行为表现较差,无人管教。

2、对周末留校生的管理和对没留校也没回家的学生的监管仍不太到位,部分学生周末在外通宵上网。

3、高空抛物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3栋。

4、学生在教学楼上下楼道乱扔垃圾的现象仍较严重,初中部尤甚,初中部教室及走廊大多拖洗不够干净,地面漆黑。

五、班级管理近期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对学生携带手机进行检查。

2、各年级要进一步加大对早操的检查评比力度。

3、安排卫生督查志愿者不定期在教学楼楼道巡查,检查乱丢垃圾情况。

4、加强对陪读生在校外行为纪律的教育管理,学校将分批召开陪读生会。

5、清除教学区地面口香糖印迹。

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下午第一节课前的包干区打扫要强调学生提前完成,有不少班级上课铃后学生仍在打扫,甚至有少数调皮学生故意拖延,迟迟不去上课。

2、各班要注意及时擦洗教室走廊和包干区范围内的墙面瓷砖上的污迹。

七、班级工作掠影:

1、初一(7)班占发明老师无私关爱学生,经常给饿肚子学生买包子,嘘寒问暖,难能可贵。

2、初一(6)班杨晶老师有一周身患重感冒,声音沙哑但仍然起早摸黑坚持班级工作并经常坚持午休查寝,精神可嘉。初一(2)班江媛老师也经常午休主动查寝。

3、高二(9)班杨结兴老师家人身患重病,工作上仍一丝不苟,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4、初三(2)班段丽华老师对包干区卫生打扫要求严格,大扫除等时候经常到包干区、寝室检查学生打扫和卫生保持情况。

5、第一次学生形象大检查,初一(3)、(4)班,高一(3)、(4)、(9)、(10)班、高二(1)班、高三(3)、(10)班合格率为100%,班主任要求严格,管理到位。

6、不少班主任经常到教室外检查学生上课情况,比如:张敏老师、乐雄峰老师、朱宽德老师等。

八、政教工作大事记:

132,组建午休值日班干队伍。

232组建大扫除教、寝室卫生评比队伍(由基础年级各班劳动委员组成)。

3310,组建卫生督查志愿者队伍。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后进生转化成功案例

前言:后进生是学生中最需要关怀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常常因暂时落后而被遗忘,被忽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耐心了解和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每个后进生的不同情况,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分析落后的原因,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案例一:

小孙同学是我们班一位较为典型的“后进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喜欢玩电脑游戏,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的作业都马虎了事,有抄袭现象,学习习惯很差,平时父母管不住,让老师非常头疼。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对小孙同学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他的这种不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小学阶段形成的,由于父母疏于管教,同时他又迷恋上了电脑游戏,而爷爷奶奶又疼爱有加,没有加以及时的干涉和疏导,长期以来,导致了他的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长此以往,他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内化。最终让他变成了这种行为状态。

针对小孙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他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它工作才能开展。在征得家长、 任课 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准备这样一步一步的帮助他:

首先:对他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

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针对他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他的学习成果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让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提高他的积极性,树立他在班级中的良好形象,具体做法为:

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

根据对他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虽然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不是最差,但总体仍偏差,不仅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更是显得吃力,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也很差。对此,我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他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他共同制定了相对其它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这边来背诵一首古诗。目标的接近,使他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2、对他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他实现目标。

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为此,我协同其它 任课 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他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他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他,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果然,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以及老师在平时所进行的小测验或者默写、背诵等,尽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但较以前进步是明显的。同时,他担任劳动委员,每次的劳动卫生时,他都能够以身作则,再苦再累的活他都毫无怨言,这样,他在同学心目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让他体验到了受人尊重的自豪感。

3、对于他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

有了成绩的进步,哪怕就是一次默写情况的好转,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他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此后的上课,他显然比以前投入多了。作业也认真多了。

其次:引导他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我把精力集中到解开他心头之结上来。因为,尽管他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差,再加上他仍会偶尔产生自卑的心理暗示。此外,我还通过与他奶奶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让他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加上学习上略有进步,他显得较以前自信多了,有一次数学测验,他居然考了90多分,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让老师和同学都大吃一惊。

最后:引导他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因此,在他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他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并鼓励他发挥自我作用,摆脱知难而退、对现实一味逃避的心理。同时,我改变初阶段时的事事关心,变为遥控指挥、宏观调控。这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而这些无疑中增强了他的耐挫力。反复几次下来,不仅保持了起自信心,也是他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小孙同学已经能够很自觉的远离了电脑游戏,对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小孙的转变,使我感到,在当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对于她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还特别需要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心理优势,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案例二:

我班有个学生叫贾延泽。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写的,只要见空就填,不管对不对,而且书写相当潦草……校第一次监测,语文48,数学40。经家访得知,其父母已于2年前离婚,其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且奶奶也在外打工,爷爷又开个鱼塘,较忙,无时间管他。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而且,只要有时间,我就单独给其辅导,让他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

慢慢的,我觉得他有了些进步,作业能对几个钩了,练习偶尔也能及格了。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郑万里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周悦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案例三:

我班有个学生叫孟天琪。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老师批评他。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虽然他现在的学习状态还不是非常稳定,偶尔也还会偷偷懒,作业少做,但是和以前相比,真的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习惯的磨练,他会有更出色、更长足的进步,做的更好!

结束语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就是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们时间、空间上宽容,他们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们也会被溶化。面对着他们的改变,现在来谈成功与否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他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