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报名热线:
- (0793)3221859
- Q Q:
- 4218398
- 邮 箱:
- 4218398@qq.com
- 地 址:
- 江西省余干县东门小区
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模型及特点分析
作者 : 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 来源 : 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 更新时间 : 2014-01-16 浏览量 : 1912
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模型及特点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学科能力越深厚,视野就会越宽广,他就不仅仅只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教育者。笔者在无数次的听课、教学研讨活动和调研中发现,多数中学生物教师对自身的学科知识功底和学科能力持肯定态度,而且发现中学生物教师自身学科知识功底越单薄,对自己缺乏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觉察能力就越低下。这样,教师们对自身学科知识水平的评价与其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表现就出现了一个可观察到的明显差距。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就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建立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模型,阐释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帮助中学生物教师准确检测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
1、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的“球形结构”
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的各种知识之间的比例关系、关联程度、组合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功能整体。显然,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因人而异,但从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角度讲,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应有一个基本框架和要求。
赵学漱研究员借助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来描绘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描述“为什么”的知识——即原理性知识,位于最内层,构成模型的内核;描述“什么样”的知识——即定律性知识,位于中间层,构成模型的幔层;描述“是什么”的知识——即事实性知识,位于最外层,构成模型的外壳。这三层组成了一个形如地球内部结构的“球状结构”,形象地反映了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内部的比例关系、关联程度等特征。但是,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球形结构显然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生物新课程的需求。例如关于知识的产生背景、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有什么用以及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性知识等都没有涉及,因此需要建构一个更合理的模型来阐释与当前生物教师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
2、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塔形模型”及特点
2.1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塔形模型”
从生物新课程的要求出发,借鉴上述“球形结构”,结合长期的教师培训研究,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可用“塔形模型”来描述。“塔形模型”包括三层:基底层、核心层和冠状层。
基底层是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基本的生物学思维方法,除此之外,该层还必须包括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和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的生活性知识,以保证与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紧密联系,避免由于极端理性教学所带来的学习兴趣的丧失和精神世界的萎缩。此层还应包括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等)的知识。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基底层反映的是生物教师学科功底的宽度和广度,是教师能胜任常规中学生物学教学任务的基础。
核心层是指生物学科特有的学科视角、思维方法以及学科的核心概念。该层反映的是生物教师对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生物学思维方法和学科本质的认识,代表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功底的纵深度,是教师进行高效、优质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科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本质,建构学科的核心概念体系。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该层是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主干部分。
冠状层是指生物学观念和生物学哲学。该层不是具体的生物学知识,而是在生物学的具体事实和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基础上加以提升和凝练而形成的思想性认识。该层反映了教师对生物学知识的哲学思考,该层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楚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站在宽广的视野下阐明为什么,达到求本溯源的效果。
2.2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
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依据上述模型,笔者认为,生物教师的合理学科知识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博大与精深相统一,不仅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的知识功底,还要广泛涉猎,见多才能识广,才有利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才能拓展思维,富于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思维。②知识比例协调、均衡:在上述的塔形模型中,各层的配置适当,各要素比例协调。对基底层的知识要精于一点,通于一线,要广泛涉猎。对核心层的知识要达到精准和专深的程度,要及时更新。对冠状层的知识要不断地积累和内化与升华。③知识之间相互关联、可沟通:教师的生物学知识结构存在两种相关,即层次之间的纵向相关和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横向相关。两者互相沟通、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达到了功能的最优化。④知识结构动态、可调节: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淘汰过时陈旧的知识,及时吸纳新的知识,以便适应教学的需求,调整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⑤知识结构要具有创造性:现代心理学认为,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同化原有知识、概念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概念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不仅能够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教师对新生成的问题产生论断的力量,提出引发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
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学科特有的学科视角、思维方法以及学科的核心概念。因为它反映的是生物教师对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生物学思维方法和学科本质的理解。
理解生物学科、理解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心理过程和理解生物学教学规律是教师进行高效、优质教学的三大基石。其中理解生物学科是首要。生物学知识多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好的生物教师,但优秀生物教师一定有好的生物学科功底。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准确评价个人的学科知识水平,找到差距,建立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把课讲得透彻、本质、简明扼要的基础。